的严厉。
作业完成的不好,真的要抽手掌的。
书童上前狠狠咬了一大口包子,“嗯嗯,里面有油脂渣,真香!”
陈家的伙食真不错,香得很,好吃得想把舌头都吞掉。
周先生也小口吃,斯斯文文,眼神眯起,露出满足怡然自得的神色,时不时点头。
“真的挺好吃的,想不到在小小的山野间,还有这等妙人。”
“而且,看他家的情况,也非一般普通农户。”
“看不懂啊。”
不多时陈贵带着粮食上门进来了。
陈贵一笑:“周先生,在我们村子当先生,不知你考虑的如何了?”
周先生点头。
“嗯,民风淳朴,我打算教一段时间。”
陈贵大喜。
“好好好。”
“我这就通知全体村民。”
急匆匆放下粮食,跑了出去。
周先生呼喊了几声。
书童尴尬道:“先生,这些都是农户,我不知道,他们可能连束修钱都掏不出来,总不能让先生平白费功夫教书吧,不如我去追上他,拒绝掉!”
周先生摇头。
“我不缺那点束修,我平生所学,就是想为朝廷培养几个真正有用的读书人,真正的为国家做事的人才,束修,有当然好;没有也不必强求,村子百余户人家,只要有其中几家给了束修,就饿不死咱们。”
书童无语。
“先生就是这样,好心肠,哎!”
不再劝说。
当然,这也是他一直真正尊敬自家先生的原因,而不是单纯的害怕畏惧,先生他是真的良善。
同时有些忐忑。
山野刁民。
有时候,不要束修也不一定能够得到他们的感激之情。
也许,会让他们有一种错觉,先生不差这一点,你一个教书先生,在其他地方难道没有人给你送礼嘛,肯定很有钱。
也不差俺们这一点点干肉条。
真的很有可能勾引起他们的贪婪无耻。
书童微微紧张起来,先生心境醇厚,自己一个书童,必须提前给先生谋划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。
打定主意,一旦先生受到不好的风评,对先生名声有损,他只能摇人了——教训这群山野农夫。
比如,先生的胞弟。
二先生、三先生、四先生、五姑爷、六姑爷。
“大榕树下集合。”
陈青山一嗓子几乎全村的人集体出动。
路上泥泞湿滑。
“又有什么事?”
不多时。
百户人家基本都到齐。
村民挽起裤脚,草鞋上都是泥泞的泥巴,黏黏糊糊,走起路来,三两步脚后跟必掉,又无奈单腿站立,弯腰提鞋。
陈贵也没废话。
“你们觉没觉得,咱村这些年,少了一种人?”
突然的问题,把大家都问困惑。
春秀娘挎着马篮子,里面采摘不少鲜嫩木耳:“什么问题?”
陈青山:“咱们村子有农户,有商贾账房,有镖局出身的,有匠户,甚至有兵丁,就是没有……”
村里的人一脸茫然。
苏文轩站在后面接话:“没有真正的读书人!”
村里的人更茫然。
“这有什么区别吗?”
陈贵点头,背着双手:“有很大的区别,咱们村几年前有学堂,后来因为老夫子病故,没有再请一名先生教孩子读书,把这件事给耽搁了。”
赵大有,嘴里叼着一根草根,懒洋洋回答道:“即使村子有学堂,我家也上不起,上学堂要交束修的,还要买笔墨纸砚,没有一两银子一年怎么能读得起书,我家是没有那个条件。”
张大光嘿嘿笑道:“周先生,还有这好事,不知道这孩子的笔墨纸砚能不能劳烦先生给点您不用的,让俺凑合凑合?”
书童抿嘴,闭紧嘴巴,看看,来了吧,一般人哪有闲钱给孩子读书,这老里正还真是昏了头。
随后又腹诽,不知道等接下来,你们又如何哭天抹泪哭惨,看看能不能从先生这里免除束修。
这样的事情,他在县城看得很多,那些读不起书的农户,掏不出钱,就一个劲哀求学堂先生。
很多先生心软,无奈收下。
后来又在学业上、生活上帮助困难学子,可是有不少人家把这当成理所当然,毫无廉耻之心,贪婪无度,甚至后来人家先生忘了接济,就会去暗示、索要。
书童小小的少年人,皱眉,太难了,接下来我该怎么防备那些贪婪的村民呢?
“你先闭嘴吧,张大光!”
陈贵沉声道:“无需自暴自弃,我为你们寻到了一位真正的做学问的读书先生,这在整个大兴镇,甚至鹿上县,可能都是绝无仅有的,在颍州府可能也没有人能请得起这样的先生
第63章 此人当引为知己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